当前位置:首页 > 运势 > 正文

明万历庚辰年是哪一年,大清光绪庚辰年是哪一年

明万历庚辰年是哪一年

张凤翼是明代著名《红拂记》的 ,该作品是他在这方面的处女作,创作于十九岁时的新婚蜜月阶段。谭正璧、谭寻所撰《论张凤翼及其〈红拂记〉》一文中称:“相传《红拂记》就是他在新婚一月中写成的处女作。吴中风俗,新婚后新郎必在家陪伴新娘一个月,叫做‘伴房’,相当于外国的所谓蜜月,不过蜜月是出外旅行,而伴房却是在家中新房里度过的。”在蜜月期忙着搞创作,可见张凤翼对于戏曲是何等的痴迷。然而他的处女作却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,如此说来,也是个奇迹。

明万历庚辰年是哪一年,大清光绪庚辰年是哪一年

张凤翼撰《陈眉公批评红记》二卷,八年刘氏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本

谭正璧在此文中首先论述了明代中期到清代中期两百五十余年之间,南戏的黄金时代,而后文中论述了南戏一统天下的情形:“正德、嘉靖年间,曲师魏良辅改进昆腔,梁辰鱼用昆腔写《浣纱记》,使南戏在音乐唱腔方面也迈进了一大步。他们好似春天里的万朵齐放的东风,在继续繁荣南戏这个环节里,起了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。于是南戏与昆腔被看作两名一体,不独压倒了本来称霸剧坛的北剧,也使他种南曲唱腔(如弋阳、海盐、余姚等腔)黯淡无色。从此一般戏剧作家都竞相于的创作,争妍斗丽,堆金积玉,造成了繁荣一时、灿烂无南戏黄金朝代。”张凤翼所创作的《红拂记》也正出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,那他在这个时代里属于怎样的水准呢?谭文中接着写道:“《红拂记》便是这堆妍丽的金玉丛中产生较早,而又在当时一问世即很盛行的一种。”

张凤翼撰《陈眉公批评红记》二卷,八年刘氏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本,一

显然,谭正璧、谭寻在文中的论述没有用极端的好词予以夸赞,明末的李卓吾却不吝溢美之词,来高度表扬《红拂记》,其在《焚书》卷四中称:“此记关目好,曲好,白好,事好。乐昌破镜重合,红拂智眼无双,虬髯弃家入海,越公并遣双妓,皆可师可法,可敬可羡。孰谓不可以兴,不可以观,不可以群,不可以怨乎?饮食宴乐之间,动慨多矣。今之乐犹古之乐,幸无差别视之其可!”这样的好、好、好,应该也算一种偏私,但至少说明《红拂记》在明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。

张凤翼撰《陈眉公批评红记》二卷,八年刘氏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本,二

从个人经历来看,张凤翼最初是以诗名世。《明史·文苑传》中称:“其后,里人张凤翼、燕翼、献翼并负有才名。吴人语曰:‘前有四皇,后有三张。’凤翼、燕翼终举人,而献翼为太学生,名日益高,年老矣,狂甚,为仇家。”这里的“三张”指的是张凤翼跟他的燕翼、献翼两位兄弟。这三兄弟跟皇甫冲、皇甫洚、皇甫汸、皇甫濂齐名,被世人合称为“前有四皇,后有三张”。但可惜的是,兄弟三人曾同时参加科考,惟有献翼没有考中举人。

明嘉靖四十三年,兄弟三人前往参加第四次乡试,本次的科考凤翼和燕翼同中举人,只有献翼落榜,其原因倒并不是因为献翼的水平差,按照沈德《万历野获编》上的记载:“主者以三人同列稍引嫌,为裁其一,则幼于也。归家愤愤,因而好怪诞以消不平。”这真是一种不公平,其实三兄弟都考中了举人,但主考官觉得兄弟三人在同一个场次中举,担心别人说他因受贿而作弊,于是刻意裁掉了一位,张献翼就成了牺牲品。这个结果当然让他愤愤不平,于是乎他的行为举止也就变得颇为怪诞。

张凤翼撰《陈眉公批评红记》二卷,八年刘氏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本,三

从学问而言,张献翼不输于他的两位兄弟,按照乾隆版《苏州府志》的记载,张献翼也有多部著述存世,例如有《周易约说》《读易臆说》和《易杂说》等,看来献翼对多有研究,而他另外有文集十卷,名为《文起堂集》。当我看到此堂号时,颇生疑惑,因为苏州的张凤翼故居名称就是文起堂,难道这是他家中总体的堂号?这个疑惑至我写此文时,依然未能得解。

对于张凤翼的研究,以我所见,肖波所作的硕士论文《张凤翼及其戏曲研究》最为详尽,该论文中提到了张凤翼的多个堂号,唯独没有文起堂。在谈到张凤翼的时,论文中有如下段落:“张冲排行第三,以侠义闻名于吴里,李攀龙言‘隐君用侠闻矣’,娶叶氏、许氏为妻,凤翼、献翼、燕翼为许氏所生,张冲亦有一女嫁‘长洲庠生韩世延’。又《张幼于生志》‘幼于既以显重,性又好客,击鲜饮醇之欢亡虚日,以故环所居顾家桥里巷,车骑冠盖委积,前后不绝,守令倾耳而待’。及乾隆《苏州府志》卷二十,可知张家所居为苏州城东北临顿里顾家桥。”在此段的该页,有如下一个小注:“目前位于苏州市区干将路128号,门口左侧悬‘文起堂’及‘张凤翼故居’字样牌匾,当有一处误,而该馆一直处于闭馆修缮中,无从参看。”

张凤翼撰《陈眉公批评红记》二卷,八年刘氏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本,四

这段小注谈到张凤翼故居和文起堂时,称“当有一处误”。看来肖波先生也怀疑文起堂不是张凤翼的故居。然而我到那里实地探访时,此处故居却被苏州市文物考古所使用,这是专门的考古研究机构,如此说来,将文起堂确定为张凤翼的故居,似乎不应当有疑问。但这其中究竟是怎样的问题,那只能等待并依靠更多的研究成果来做出决断了。

张凤翼考取举人之后,科考方面的运气就用完了,而后接连的失败使他放弃了在这方面的努力,于是他回到苏州专心致志地编书写曲。张凤翼的祖父张准颇具经商才能,到了凤翼这一代,家境依然殷实,这才使得他能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。而在这个阶段,他编的最重要的一部书就是《文选纂注》,此书编成之后,张凤翼写了篇序言,其在序中称:“丁丑之役,则摈于礼闱者四矣。此而不止,人寿几何?于是慕潘岳闲居奉母之乐,修虞卿穷愁苦著书,闭门却扫,凝神纂辑。”

张凤翼撰《陈眉公批评红记》二卷,八年刘氏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本,五

看来,张凤翼为了编此书,杜门谢客,他认为人生短暂,就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虽然这只是编书而非创作。其实,编者的选择也是一种价值观,而张凤翼也同样肯定了自己的劳动。他在《与君典书》中说:“《文选》之役,本欲尽洗故笺,一出胸臆。第恐岁不我与,或不能竟,故不得不有所因。然创自己见者亦恒二三,自谅与艺林不无少补。”

张凤翼认定他所编选的《文选纂注》肯定有益于学术界。该书出版之后,张请自己的朋友梅鼎祚帮助销售,梅在《答张伯起》一信中狠狠地夸赞了该书:“《文选纂注》删繁会简,提要钩玄,兼以剞劂都工,豕鱼悉正,一加拭目,便知苦心。实足羽翼斯文,岂徒橐钥后进。”而谭正璧、谭寻在其专论中也同样注意到了《文选纂注》的价值:“其中很值得一提的,他的《文选纂注》中的宋玉《神女赋》,已据宋朝姚宽《西溪丛语》及沈括《梦溪笔谈》中所考证,把向来搞错的‘王’‘玉’两字全都改正。从这点上,可见 的治学精神和态度,很是严正不苟且,因而对于他人治学所得乐于‘择善而从’。”

张凤翼撰《红拂记》明虞山毛氏汲古阁刻《六十种曲》本

对于张凤翼的家庭状况,不少的文献都有所争议。沈瓒《近事丛残》中的一段话称:“张孝廉伯起,文学品格,独迈时流,而以诗文词翰交结贵人为耻。乃榜其门曰:‘本宅纸笔缺乏,凡有以扇求楷书满面者银一钱,行书八句者三分,特撰寿诗寿文,每轴各若干。’人争求之。自庚辰至今,三十年不改。”此话说张凤翼不愿意以文字结交权贵,并且在家门口贴了告示,说家中缺乏纸笔,凡求字者都要花钱来买,于是很多人掏钱去买他的墨宝,这一卖竟然达三十年之久,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张凤翼缺钱的表现。其实从他的家世来看,张凤翼并不靠鬻文为生。

当年他跟很多名士均有交往,比如当时的名士王世贞。他的文集《张伯起集》就是请王世贞写的序言。王在序言中大肆夸赞张凤翼的作曲水准:“伯起才不能尽,发而为乐府新声,天下之爱伯起新声甚于古文辞,伯起夷然不屑也。”而万历十一年,王世贞作《四十咏》,肖波认为王世贞此作“等于是‘后七子’名单的扩大化”,而这《四十咏》之一则有张凤翼。王在诗中是这样夸赞张凤翼的:

伯起初艺成,白晳美少年。

一芬墨池藻,众工归我妍。

薄游燕昭台,兴尽剡溪船。

自谓千秋业,不假公车传。

晨著潜夫论,夕奏钟期弦。

张凤翼撰《灌园记》明虞山毛氏汲古阁刻《六十种曲》本

即此可知,两人关系颇为默契,而王世贞去世时,正是张凤翼撰写的悼文。同样,张凤翼的母亲也是由王世贞撰写寿文。虽有如此密切的关系,有些事情却也不可解。比如王世贞在湖北郧阳任上时,曾托人找张凤翼索要楷书作品,没想到张凤翼却婉拒了这个要求。肖波认为这是两人的学术观产生了分歧。

张凤翼也会为了钱财而写软文,他在七十七岁时,贵州总兵李应祥请他写一本《平播记》,其内容就是替李。为了得到这笔丰厚的酬金,张凤翼写了此文。其实人在上交往,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,而张凤翼为何撰写此文,除了看在多金的份上,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原由呢?这一点也值得作进一步探讨。

张凤翼辑《文选纂注》十二卷,明万历庚辰年刻本

然而,他对曲的酷爱,应该没有什么功利心。比如徐复祚在《花当阁丛谈》卷四中说:“伯起善度曲,自晨至夕,口呜呜不已。吴中旧曲师太仓魏良辅,伯起出而一变之。至今宗焉。尝与仲郎演《琵琶记》,父中郎,子赵氏。观者填门,夷然不屑意也。”

晚年的张凤翼整天在家里作曲,从早到晚,边写边唱,不知道邻居们听到了烦不烦?他不仅自己如此,同时还跟儿子一起演唱《琵琶记》,以至于来看戏的人堵塞了他们家的大门,凭这一点就能说明,他家的唱戏之音已经足够“扰邻”。

张凤翼如此酷爱写戏和唱曲,那当然跟戏曲家们有着密切交往。汤显祖是那个时段最有名的一位,张凤翼的诗集中有一首《汤义叔》,写的就是他跟汤显祖的交往:

忆昨蓟门踪,相看一转蓬。

共怜才似海,况复气如虹。

寒夜壶尊尽,春星剑佩雄。

天人知有对,应入未央宫。

张凤翼辑《文选纂注》十二卷,明万历庚辰年刻本,张凤翼序一

对于这首诗,肖波的解读是:“首联言万历五年春试,汤、张初会于,颈联则指正月汤显祖北上曾访张伯起于吴门。”同样,汤显祖也曾在诗中写到过张凤翼。

因为这种交往,张凤翼自然会受到汤显祖在作曲方式上的影响。沈德《野获编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:“沈工韵谱,每制曲必遵《中原音韵》《太和正音》诸书,欲与金、元名家争长;张则以意用韵,便俗唱而已。余每问之,答云:‘子见高则诚《琵琶记》否?余用此例,奈何讶之!’”在这里,沈德把沈璟和张凤翼排在一起比较,他说沈璟完全遵照韵书来作曲,其目的就是为了要与金元时代的作曲名家一较高下;而张凤翼则不同,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用韵。所以沈德认为,张凤翼的曲乃是俗曲,他还向张凤翼询问何以如此作曲,张却正色告诉他说:你看过高明的《琵琶记》吗,我的作曲方式就是按此而来者,这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?

张凤翼辑《文选纂注》十二卷,明万历庚辰年刻本,张凤翼序二

其实,沈德对张凤翼作曲的记载不仅是这一条,他在文中还称:“梁伯龙、张伯起辈,纵有才情,俱非矣。”虽然沈也承认张凤翼所作之曲很有才情,但他 在吴的立场上,认为张的曲不是正路。他在文中还说:“近年则梁伯龙、张伯起,俱吴人,所作盛行于世,若以《中原音韵》律之,俱门外汉也。”看来,沈德认定只有按韵书填出的曲,才是正路,余外均为野狐。

以上就是与明万历庚辰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,是关于文化的分享。看完大清光绪庚辰年是哪一年后,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