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星肖快讯 / 道光丙寅年是哪一年
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

道光丙寅年是哪一年

凤凰涅槃
凤凰涅槃作者

按:各个家族发展的总和,便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的整体。研究家族发展史,是研究当地方史的重要一环。由家族看地方,是一个历史研究角度。从家谱中,我们可以掌握许多史志资料中没有的内容,有些内容还很重要。

道光丙寅年是哪一年  第1张

 这篇于氏《再续修家谱续》,叙写了清咸丰年间于氏重修家谱的过程。作为地方历史资料研究者,我们

的,有

这个家族独特的内容,也有一些具有普遍性、代表性的内容:

 这个家庭独特的内容,即于氏先祖由长山县(现章丘一带)迁到寿张县八里湾,后又自八里湾迁出两支,一支是于家楼,一支是金斗营。我们借以印证

是,这个八里湾,其实就是现郓城县的李集镇的八里湾,这个于家楼,现在就是侯咽集镇的于楼村。这两个村,包括现李集镇大部、黄集乡大部、侯咽集镇一部,在清末的时候,还属于寿张县,只是在后来,才划归郓城县。换句话说,就是现郓城北部的一些村子,历史上曾

古老的寿张县。中,有李逵坐衙》等故事发生在寿张县,这说明,不仅当时叫郓城县的区域与有关,而且当时叫寿张县的区域,也在也成了郓城辖区,如此看来,包括了老寿张一部分的现代郓城,与的关系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。这也是郓城辖区变化的重要佐证。

 从这个家族这次修谱的情况,也可以看出一般家族修谱的套路,各家族一般隔上几十年就修一次谱,修谱的时候,一般是家族长和文化水平高又热心于家族事物的人出来这事,安排人员设计、走访、撰写、校对,找有文化、有代表性的人写序。在走访过程中,除走访本地族众,还要上溯祖源,与原迁地挂上钩。下联支派,对迁到外地的人进行走访

。这位于伸业,带着他的大儿子,专程到八里湾等村联络,便是一例。

再续修家谱序

 从来前人之志,后人宜继之;前人之事,后人尤宜述之。况一谱之所关极重哉。盖家有谱则派别支分,宗不紊于太小,无异国有史则纲举目张,统不乖乎正闰。然则家谱之修,诚急务也。吾于氏自迁兹邑,历元明以迄我朝乾隆乙酉四百余岁,代有闻人。但一经兵燹则谱牒沦亡,世系无徵,此固孝子慈孙所不能无憾者也。维时幸赖吾族若慎伯、若君佐兄遵前人遗稿,参考旧闻,

罗散失,同心倡义,始创家谱,未尝稍有阙遗,具世表则祖宗之常昭,绘世系则族姓之支派不紊,灿然秩然,有条有理者,皆先世创修家谱之功也。后四十余年,至嘉庆丙寅一再修焉。由丙寅至道光庚戌又四十五年矣,前尝与族众言及家谱久宜重修,颇有同心。惟需用不资弗获,遽谋剞劂事,遂寝然继志述事,惓惓于怀者久之。至于有其举之莫敢废也,又何待言。是春,廷试后旋里,因忆寿张一支,自前明正德年间由陈路迁八里湾,后以居址狭隘,一卜居于家楼,一卜居金斗营,迄今椒衍瓞绵,俊秀蔚起,诚所谓异流而同源者也。至冬十月,乃与长子璿同往寿邑八里湾等庄,约以分修互易如旧例,率敬诺无异词。洎予归时,已将腊矣。越明年,咸丰建元辛亥(1851年-卢注),予馆谷历下事又不果。秋闰八月解帐归,适锦章公与清臣族侄亦自外初旋,趋晤时具以告,佥曰盛举也,同声首肯,慨出囊金以襄厥事。予以是商诸族众议,遂决爰慎遴总纂者、采访者、缮书者、参阅编次校订者,幸吾族不乏读书之人,人分厥职,职得其任。周一岁而谱始成,族众责序于予,谓文言之不如质言之也,乃为叙谱牒所自始与重修所由成,撮记巅末,使昭穆不紊,宗派秩然,永传不朽,以继前人之志,以述前人之事。况四十年一重修焉,是则吾于氏所厚望也。后之览者其将有感于斯序。

  十五世孙伸业沐手谨识

  时咸丰二年岁次壬子秋八月

 译文:

 从来就是前人的志向,应当有后人继承;前人的事迹,应当有后人记述。何况家谱所承载的是一个家族极其重要的内容!家族有族谱,就能支派分明,大小有序而不紊乱。这就像有史书,则能纲举目张,统序不会出现差错。

 修家谱的确是当务之急了。我们于家自从迁到这个地方,经历了元代、明代,到现今大清乾隆年间,已经有四百多年了,每一代都有闻达之人。但是,一经兵火战乱,族谱就会失去,造成世系失考,这种情况,确实是作子孙的不能不有的遗憾。

 所幸有我们家族像慎伯父、像君佐兄长这样的人,遵照前人留下来的稿子,参考从前的说法,收集散失的资料,齐心倡议创建家谱,编得很齐全,没有遗漏。有世系表格,把祖宗的都记述下来,绘制世系使家族各支条理有序,这都是先辈们创修家谱的功劳。其后四十多年,到了嘉庆丙寅年,再修了一次。从丙寅年到道光庚戌年,又经过了四十五年。此前,我曾与族里众人说起过家谱时间长了应当重修,族都有这个心思。只是没能筹集到需要的资金,勿勿忙忙很难办成刻印家谱的事,也就暂时搁下。但是,继承前人修谱的意愿,仍然久久地在我的心中萦绕,不敢将这事放下,有机会就想办。这个春天,我参加完朝廷的考试回到家乡,想到咱们于家在寿张县的一支,在从明朝正德年间由陈路村迁到八里湾。后来,因为居住的地方狭小,便有一支迁到了于家楼,一支迁到了金斗营。这些于氏族人,到现在人口繁衍,出了很多才俊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异流同源,他们都是我们于氏的重要分支。在冬十月,我便和大儿子于璿一起到了寿张县八里湾等村庄,和他们约定,还像以往那样,各自分别修本支的族谱,然后互相,他们也都欣然同意,没有异议。等到我回来的时候,已经快到腊月了。到了第二年,也就是咸丰元年,我在济南做塾师的事了结,八月份我辞馆回到家乡,正巧锦章公与族侄清臣也从外地刚回来,见面时我把这些情况都告诉了他们,他们也都说,这是大事,异口同声地赞成,并慷慨出资赞助此事。我便和族里的人们商议,决定挑选总纂集人、采访的人、书写的人、编辑的人、校对的人。还好,我们家族不缺少有学问的人,给他们分派职责,每个项目都有合适的人。经过一年的努力,家谱终于编成。族里众人要求我写序,说写得太华美不如写得质朴一些。我便把这次叙谱的前因后果、来垄去脉简要的写了出来。这次修谱,使我们家族行辈不乱,宗派井然,永远传继下去,以继承了前人的志向,以叙述前人的事迹。何况家谱四十年才有一次重修,成,这便实现了我们于氏家族的厚望。后人读到这篇文字,一定会有所感慨。

 十五世孙伸业洗净双手恭敬地撰写

  时在清咸丰二年秋八月

9%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